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来源,请知悉。
你是否还在为国产扎堆翻拍的谍战题材片而感到审美疲劳?
一部横跨欧亚大陆的中俄合拍巨制《红丝绸》,正在用实际行动,打破观众对这一类型片的刻板印象。
《红丝绸》于9月6日,正式登陆全国院线。这部跨国合拍片,到底有着怎样特殊的地方呢?竟能让制片人如此自信,宣称这是在拍摄“中俄共有的历史”。
影片将时间聚焦在了1927年,此年恰是中国革命极为重要的转折时刻。
在中共“六大”召开之前,一份蕴含着重要领导人名单的绝密文件,需要被送往莫斯科。
女信使王玲,与苏方特工展开合作,从上海启程,途经满洲里,跨越那广袤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整个行程,充满了危机。就此开启了横跨万里的生死博弈。
这部影片于今年2月20日,在俄罗斯本土上映之后,颇受好评。观众评价影片“剧情扣人心弦”,“动作戏视觉冲击力强”。
俄罗斯媒体援引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观众,被影片里所展现的“勇气”以及“爱国主义”等精神内核所吸引。
此前俄罗斯未曾制作过同类型、同规模的电影,所以影评人将此次上映,称作“年度重磅大片”。
这种轰动效应并非偶然形成。电影《红丝绸》是俄罗斯媒体集团与中国展开合作的项目之一,其中部分角色由中国的演员来出演。由两国业内人士共同参与拍摄,成龙团队亦承担了部分动作场面的执导任务。
更令人瞩目是拍摄规模。该影片系由俄中两国合拍,在中国租用了配备着巨型布景的电影制片厂摄影棚。为拍摄该片,剧组特意搭建起了一整个城市的实景。
技术层面的突破,同样引人注目。在俄罗斯方面,首次采用4K分辨率,以及60帧高频率的拍摄和放映技术,竭力提升视觉的沉浸感。
火车车厢内那激烈的枪战,车顶上那生死的追逐,贝加尔湖冰面上那殊死的搏斗,每一个镜头都力求还原那个年代的惊心动魄之景。
《红丝绸》,是在2024年到2025年“中俄文化年”所构建的框架之内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合作项目
今年恰逢中俄建交75周年,这部电影的推出就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在文化年这段期间,计划于中国51个城市以及俄罗斯38个城市,举办230多场活动。电影合作作为其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自然而然地备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该影片具有着特殊的意义。肩负起了守护历史真相的使命,让更多人了解到那段艰难岁月。
就像影片里所呈现的那样,火车在那风雪之中艰难地行驶着,两国的电影人,凭借着镜头,穿梭于时空之间,竭力去还原那段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之际,《红丝绸》正式在中国上映。
选择这样一个特殊时间节点,既紧密关联历史纪念这一重要主题,又凸显中俄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作战的历史联系。
这几年中俄电影合作持续地深化着。双方广泛地参与到,对方主办的电影节中,共同举办影展,以及线上线下的各类活动。还鼓励电影机构参与合作制片等等。
2023年,《流浪地球2》《长空之王》《忠犬八公》《消失的她》等一批中国影片,在俄罗斯院线得以公映,引发了观众极为热烈的反响。
《红丝绸》取得成功,或许可为中俄电影合作开启崭新的局面它不单是商业影片,更是两国文化交流的关键桥梁。
凭借电影这一广大民众所喜爱的艺术形式,能够使两国人民更为深入地知晓,彼此的历史与文化。
影片出品方之一,俄罗斯国家媒体集团董事会主席阿林娜·卡巴耶娃表示:“这部影片,它是俄中高水平的双边关系在文化领域的一种有力展现,两国于电影制作领域的合作,正在朝着新的高度逐步迈进。”
当谍战片不再局限于狭小的密室,和昏暗的街巷,而是将镜头对准广袤的西伯利亚雪原,对准那条连接东西方的钢铁动脉,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更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共同历史。
九月已经到来。这列满满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火车,已驶入中国观众的视野。它所带来的,不仅有那视觉上的震撼,还有那情节的紧张之感,更是对那段峥嵘岁月饱含深情的回望。
历史的车轮,一直不停向前转动。不过有些故事,确实得长久深刻地记在心里
参考资料:
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即将上映-新华网
《俄罗斯报》刊文《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将在中国上映》-央视新闻网
俄中合拍电影《红丝绸》将于2025年在俄罗斯上映-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外交部
配资炒股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