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禁业风暴”来袭!?前三季度保险业86人被禁业,罚金超3亿;这几个领域是机构被罚重灾区…
<文|空流霜 编|顾柠>
针对个人的罚单不断趋严,尤其是被“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直线攀升,“问责下沉”早已成为保险业违规处罚的“标配”。
自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以来,“双罚”愈发常态化,不仅违规金融机构处罚力度加大,针对个人的罚单也趋严,尤其是被“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直线攀升,“问责下沉”早已成为保险业违规处罚的“标配”。
就在过去3天,就有7人被处以“禁业”处罚,只是力度不同:1人被终身禁业,4人禁业10年,1人禁业9年,1人禁业3年。
2025年10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廊坊监管分局的行政处罚显示,RB寿险廊坊市中心支公司因对代理人员管理不到位、风险排查不到位被警告并罚款31万元 。同时,时任支公司总经理因对代理人员管理不到位、风险排查不到位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11万元;支公司代理制业务员因存在欺骗投保人行为,被禁止终身进入保险业。
10月17日,TK人寿张家口中心支公司存在利用业务便利为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等违规行为。监管局决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时任该司张家口中心支公司团队总监刘晓辉、时任团队部经理刘鹏、主管梁永生、主管梁永东被禁止10年进入保险业。
10月16日,YG财产宁德中心支公司存在虚假理赔及利用保险业务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宁德金融监管分局对该司宁德支公司处以10万元罚款;对时任公司副总经理黄高生处以警告,并处以1万元罚款;对时任员工周修雨处以禁止进入保险业3年。
10月15日,XH保险因“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被许昌监管分局罚款人民币3万元。时任经理李兴光、郝文浩、王振宇均被给予警告并各罚款人民币1万元;时任综合柜员胥辉歌则被处以禁止进入保险业9年的处罚。
站在全年的角度上看,对个人禁业的处罚已屡见不鲜。2025年前三个季度,共有86人被禁业1年到终身。被纠察人数方面较2024年翻倍,2024年前三季度,共有38人被禁业2年直到终身。
纵观2025年,四家“明天系”保险公司相关责任人的“重磅处罚”给业界留下深刻印象,多位董事长、总经理、董秘等重要原公司高管被处以禁业处罚。2025年6月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易安财险13名责任人开出合计被罚171万元的罚单,原董事长李军被撤销任职资格,原总经理曹海菁被禁业5年;对华夏久盈资产25名责任人做出处罚金266万元,其中5人终身禁业的处罚;天安财险和天安人寿被吊销保险业务许可证,合计35名人员被处以警告、罚款、撤销任职资格及终身禁业等处罚。
《险企高参》统计发现,上述年内被禁业的86位相关责任人涉及的违规案由多样,有的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有的保险代理人欺骗投保人,更有甚者利用保险公司从业人员身份从事违法活动,利用职务便利实施诈骗,利用业务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对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标的承保并理赔,侵占客户资金,集资诈骗,职务侵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诈骗、合同诈骗等…
这些罚单正说明当前保险监管的核心趋势——问责下沉与全链条追责。从董事长到代理制业务员,从总公司到基层支公司,金融监管的“利剑”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贯穿保险业全链条。监管风暴席卷之处,保险业的生态正在重构。不过,处罚与监管体系并非仅仅为了惩戒,而是引导行业走出粗放竞争的老路,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即新“国十条”)为这次“个人+机构”处罚转变确定方向。新“国十条”明确,中国保险业未来十年将“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相较于2006年和2014年发布的前两版“国十条”,此次新“国十条”在总体要求中,表述由“坚持完善监管”转变为“坚持从严监管”,凸显出监管态度的根本性转变。
新“国十条”从“从严把保险市场准入关”、“严格保险机构持续监管”、“严肃整治保险违法违规行为”和“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化解保险业风险”四个维度确保监管治理和风险处置全覆盖、无例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国十条”从“人”出发,就管理人员任职、履职、失职,股东资质、行为,销售人员分级分类等事宜进行明确说明,相较前两版“国十条”更加切中要害。同时,严格审核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健全保险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机制,强化董事长和总经理履职监管。建立关键人员任职履职负面信息库,加大失职问责力度,防止“带病流动”。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保险机构的处罚力度空前。2025年前三个季度,保险业累计罚金超过3个亿,达到了30904万元,累计同比增长9.64%。监管处罚频次较高的违法违规包括,财务或业务数据不真实、条款费率问题、未按规定开展业务、内控管理不善、给予保险合同外利益等。其中,财务或业务数据不真实、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条款费两项案由占比超过50%。
种种迹象表明,“穿透式监管”愈发常态化,公司从高管、到分支公司负责人再到基层代理员,无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监管趋严既是对那些守规则的保险公司更加公平,也为行业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险企高参
责任编辑:李琳琳
配资炒股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